中藥、自己會走路

中藥、就像人一樣有方向感,會自己在體內行走。

有的葯性會往上升,有的葯性會往下降;有的葯性會走五臟,有的葯性會走四肢;有的會走上焦,有的會走中焦,有的會走下焦……每種藥性都不同。

而藥性與行走的方式有多少連動,互相是如何影響的?我們一一觀來。

西方的物理學裡,有一個概念叫「向量」,比如力,有大小、有方向。中藥也與此類似。大小就相當於藥物的性質,而方向則意味著這味藥物到人體後會怎麼走、到哪裡去。這就涉及升降浮沉和歸經的問題。

藥性,大家都很重視,但葯的走向大家都不是太重視,或是一到運用的時候就忘了,這就大大影響了用藥的效果。

— 升降浮沉 —

不同的葯走向不同。

有的葯往上升,有的葯往下降;有的葯走五臟,有的葯走四肢;有的走上焦,有的走中焦,有的走下焦……都不同。所以你要根據病位,根據邪氣的出入來選擇用藥。

怎麼把握葯的升降浮沉呢?

靠死記硬背當然不行。明白了它的道理,自然就記住了。

很多葯,藥名本身就體現了升降浮沉。比如升麻,肯定是往上升的;沉香它肯定是往下沉的。沉香就是沉香木,一般的木頭都浮於水,唯獨沉香木,扔到水裡會下沉,用於人體它也會往下沉,它能降氣。

我們必須非常注意中醫裡的藥名、方名、穴位名稱,其中都含有很多密碼,可以去破解。

植物類葯,我們可以看它長在植物哪個部位,以確定其性質和走向。

— 花葉升散,凡子必降 —

花和葉是升散的,

它們在植物的最表層。花散發出清香,它是散的;葉子上每天蒸發出大量的水分,這也是在散。用於人體也有升散的作用。抓過感冒藥的人應該都知道,經常是一個方子,藥味不多,藥量也不大,但是抓回來卻是一大包,以花和葉居多,質地都是非常輕的,因為要取它的升散之性,來發散掉我們體表的邪氣。花葉升散,但也有例外,比如旋覆花,它不升不散,而是降的。

凡子則必降。

植物的種子,比如萊菔子、五味子、白芥子、車前子、川楝子等,種子在枝頭成熟了以後,都要掉到地上,才能生根發芽,這就是在往下降。作用於人體,它也有下降的作用。還有比如桃仁、杏仁、柏子仁、酸棗仁,他們不但是種子而且還有很明顯的油性,所以能潤下,潤腸通便。這些種子葯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偏溫。沒有溫熱,它哪有力量發芽呢?但也有例外的,比如蔓荊子就是往上升的,而且性涼,它質地輕,可以用於升散頭面之風。

— 枝走四肢,梗通上下 —

植物的枝芽就會走人體的四肢。

我們可以說,他們同氣相求。比如桂枝、桑枝、紫蘇旁枝,都是走四肢的。像胳膊痛,手指發麻,引經葯可用桑枝,如果因為受寒較深,也可以加桂枝;如果只是因為臨時受了一點寒,用紫蘇旁枝和桑枝就可以了。

梗,就是植物的中間的梗子,也叫主莖。

養料要通過莖從根部往上輸送;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能量,輸送到根部去儲藏,也要通過莖。所以說,莖是能升能降的。我們經常說的紫蘇梗、藿香梗,在人體內,能通氣、調氣,能升能降,調氣就在這升降之中完成。

— 根分三部 —

根部入葯要複雜一點。靠上部的根,主要往上面的植株輸送養料,它偏往上走;靠下部的根須,是要往下扎的,它的性質偏往下走,治下焦的病;至於中間的那一截根,就是守中的,治中焦的病。比如當歸,按上中下的部位,可分為當歸頭、當歸身、當歸尾三部分,當歸頭上行而活血,當歸身守中而養血,當歸尾下行而破血。現在大家用根都不是太分明了,整個根都放在一塊用了。

當然,現在用蘆和用須還是有講究的。

蘆在根的最上方,是植物根和莖的交會處,比如說人蔘有一個參蘆。蘆是一心向上升的,因為根的養料在蘆這裡往整個植物上輸送,蘆也就具有了很強的上升的作用,甚至能夠引發嘔吐。我們在用根部的葯的時候,一般都把蘆去掉。像人蔘這樣比較珍貴的藥材,我們捨不得扔掉它的蘆,又因為它有很特殊的作用,所以我們就留下來,遇到體質比較虛的人,上焦有邪,你想讓他吐一下,又不敢用那些峻烈的催吐葯,就用參蘆。

根須在根的最下方,它使勁往下走,往土裡鑽,所以又有攻破作用。比如甘草,你要是用它來調和諸葯,又不想讓他過於固守中焦,就可以用甘草梢,他會往下走得快一點;再比如小便帶血,小便刺痛,一般也會用甘草梢。甘草梢能走陰莖,走尿道,有清利的作用。

— 藥物走向的其它判定方法 —

此外,植物的節則走人體的關節,皮則走人體體表,心則入心,絡則通絡,藤則上行,刺則刺破……這都需要我們格物致知,觀察這個葯的本身。

金石、介類葯,即金屬、礦物、化石、貝殼之類。這些葯都很重,葯只要重就會往下走,這是它們的基本走向。

還有動物葯,被稱為「血肉有情之品」,它跟人體血肉同氣相求,對人體的作用就會非常明顯,它能峻補不足,搜剔頑邪。人體有虛,用它可以很峻猛地給你補一下。比如說鹿茸,是峻補真陽的;龜板,是大補真陰的。還有鹿筋,保健品店裡買的蛤蚧、鹿鞭等,都是用來峻補人體的。當你需要補的時候可以補,不需要補的時候用了反而會過猶不及。

人體有非常頑固的邪氣時,一般的葯攻不下來,可以用動物葯,尤其是蟲類葯來搜剔。一塊骨頭,啃完了,上面還剩一些碎肉,咱們怎麼啃也啃不下來,有的在縫隙里,剔也剔不下來,扔在地上,很多螞蟻爬上去了,開始吃骨頭上面的肉,很快骨頭就被啃得光溜溜了,這就是蟲類的搜剔功能。蟲類的葯也會鑽到人體筋骨的縫隙里,把一些頑固的風寒濕邪,像從骨頭上搜剔筋肉一樣剔除,從而達到很好的祛邪的效果。

但是,咱們不要輕易用蟲類的葯。醫者是救人的,是拯救眾生生命的,不能因為救一個人而殺害更多的眾生。當用則用,不必用時,就千萬別濫用。這是醫家必須具有的一種情懷。動不動就用蟲類葯,不算本事。中藥也稱本草,而不稱本蟲,其實也是在提示大家盡量用植物類的葯,蟲類的葯不要濫用。

— 入氣入血解 —

蟲類葯也是有入氣分入血分之區別。葉天士比較善於用蟲類的葯,他總結說:“有血者入血,無血者入氣。”有的蟲子有血,有的蟲子沒有血。比如說一隻螞蟻,你把它拈死,就沒有紅色的血。當然從生物學意義上你可以說它有血,它的血可以是其它顏色,但是它沒有紅色,在中醫裡面就叫無血,這樣的蟲子入葯就往往走氣分。知了死了以後,你把它剝開,看不到紅色的,知了沒有血,蛇則肯定有血。所以蟬蛻就走氣分,蛇蛻就走血分。咱們自己就能看出來。

其它的葯也是如此。紅色的入血分,青色的以入氣分為主。紫蘇葉一面是紅的一面是綠色,還有的葉子春天夏天是綠的,到了秋天的時候成紅的了。這說明它一定能溝通氣血。或者說當它青的時候采就入氣分為主,紅的時候采就以入血分為主。但你不管什麼時候采,因為它在紅和綠之間的變化比較快,它肯定是能溝通氣血的。

— 有規律就有例外 —

當然,有規矩就有特權,有規律就有例外,凡事沒有絕對。

比如紅花是紅色的,入血分,這是規律;金銀花不是紅的,所以入氣分,這也是規律;但金銀花也入血分,這又另當別論。

再比如,三七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葯,它肯定要入血分。三七是什麼顏色?它外表是灰白色或是黃色的,裡面則是墨綠色的,而且很堅硬。沒聽說它是紅色的,但是依然走血分。

— 葯的行走速度 —

葯的行走也有速度。有的葯走得快,有的葯走得慢;有的葯是走而不守,有的葯是守而不走。

比如大黃,它在人體內走得非常快,從來不停留,就像關公過五關斬六將那樣,那就叫做走而不守,從東嶺關到黃河渡口,他不會佔領了哪個關就守在那兒不走了,這味葯下肚會迅速從上往下通,奪關斬將而出。

有的葯則是守而不走,喝下去了以後走得特別慢,甚至會在在某個地方守一陣子。比如甘草。其實很多甘甜的葯都喜歡守;而很多苦藥,它都走得相對快一些。當然也有例外,比如黃連走得就慢。黃連、甘草都是守而不走的。尤其是小劑量的甘草,它走得尤其慢。

這些葯怎麼配伍呢?要相互牽引。就好比兩個人,如果他們都是急性子,會互相催促著趕快走,大黃和芒硝在一起就是這樣,喝下去了馬上就要大便了。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厚朴、枳實這兩個下行的葯,它們就走得更快了,這就是大承氣湯。有時候我們並不想讓他們走得那麼快,拉肚子拉的太厲害了,人會受不了。這時候可以配點甘草,它走得就慢了,走得慢了,它們就會在路上把滌盪污濁的工作做得更細。這就是調胃承氣湯,用甘草來牽制大黃和芒硝。大黃和芒硝要走,甘草不走,怎麼辦?我等你一會兒,大黃和芒硝行走的速度就慢下來了。當然也不會太慢,甘草想守在這裡,大黃和芒硝說:「我們走了,你怎麼不走啊?」甘草只好說:「你們走我也走吧,你們等我一會兒。」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市場 …
小編還是最適合待在菜市場!

按讚加入粉絲團

GA瀏覽人氣:0

[註]文章內容由網站益曼小天使授權提供(原文連結)

關於作者「益曼小天使

ABOUT 益曼小天使 為了愛與正義存在 立志成為松江南京扛霸子 準備吃盡美食看盡世間事 身高168 三圍36 36 36 隱身益曼中醫,勿相認、勿拍打、勿餵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