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「吃」趕走疲勞和壓力大的方式

當體檢指標都顯示正常,我們就以為自己很健康,殊不知我們可能早就是亞健康家族中的一員了。疲勞、虛弱、頭暈、睡眠障礙等這些都是亞健康的表現。調理亞健康,不如從飲食開始。 面臨負擔過重、大腦疲勞、筋疲力盡以至脾氣不好等亞健康狀態時,採用對症飲食調理或許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裨益。 1、筋疲力盡時 可在口中嚼些花生、杏仁、腰果、胡桃等乾果,對恢復體能有神奇的功效,因為它們含有大量豐富的蛋白質、B族維生素、鈣和鐵,以及植物性脂肪,卻不含膽固醇。此外,蛤蜊湯、青椒肉絲、涼拌蔬菜、芝麻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適度的熱量,能保護並強化肝臟,不妨多吃一些。 2、眼睛疲勞時 在辦公室里整天對著電腦,眼睛總是感到很疲勞…

Continue Reading

節氣「大雪」已至、養生六法讓大家平安過冬

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說;「大雪」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,不少人片面的認為,進補就是多吃營養價值高的食品。其實不是,進補是要通過「養精神、調飲食、練形體、適溫寒等綜合調養,以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。」 ※ 想了解更多,也可以來益曼中醫諮詢看診,由專業醫師替您解答!

Continue Reading

2019年冬病冬治、秋冬養陽的三九貼開始預約了

三九貼療法涵蓋了「天人相應」、「冬病冬治」、「秋冬養陰」以及「未病先防」。三九貼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標準下,集時間醫學、針灸學與中藥外治法相結合的一種傳統敷貼法;根據患者病情需要選用藥物,將其敷貼於人體的穴位,利用藥物刺激穴位局部皮膚充血、吸收,通過經絡調節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,屬於現代的「穴位敷貼」,為一種中醫的一種外治方法。 ※ 想了解更多,也可以來益曼中醫諮詢看診,由專業醫師替您解答!

Continue Reading

冬防五寒

立冬後、冬季正式來臨,草木凋零,蟄蟲休眠,萬物活動趨向休止。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,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。在南方,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,熱量較高的食物,如雞、鴨、魚、肉等,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。 ※ 想了解更多,也可以來益曼中醫諮詢看診,由專業醫師替您解答!

Continue Reading

秋冬不如霜降補

「霜降」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,也是陽氣準備收藏的時期,所以首重養生保健。民間有諺語「ㄧ年補透透,不如補霜降」。除了食補,還應注意做好「外禦寒、內清熱」。因為霜降時節的氣候特點是外寒內熱,氣溫漸低,但心有燥熱,這是「秋行夏令」的結果。 ※ 想了解更多,也可以來益曼中醫諮詢看診,由專業醫師替您解答!

Continue Reading

夏至、養生,一年都健康

週五、6/21,夏至,白話的說;夏天開始惹! 夏至是白天最長的節氣,氣溫悶熱、多雨,從中醫學來說;夏至是陽氣最盛而陰氣滋生、陰陽交替的一個時節。 夏至時節中,常有人出現胸悶氣短、身體不舒服的狀況,所以夏至養生相當重要。 夏至節氣,您一定要多吃! 1、苦瓜 苦瓜性寒,味苦,入心、肝經,有清熱祛暑、明目解毒、利尿涼血等功效,對治療痢疾、瘡腫、中暑發熱、痱子過多、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作用,適宜夏季煩熱、口渴多飲、中暑發熱等病患者服食。 2、南瓜 南瓜具有富含的碳水化合物,有養胃功效,南瓜具有果膠,可以保護胃部免受刺激,它的膳食纖維細軟易吸收。南瓜粥、炒南瓜、蒸南瓜都是很多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養胃美食。血糖…

Continue Reading

芒種養生

6月6日是「芒種」、因為正值梅子黃熟,又稱「梅雨」,是24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。梅雨應該是下到小暑之後,若只下了7、8天便停止止,這很有可能就是大旱的徵兆。 夏天中、人體新陳代謝旺盛,汗易外泄,耗氣傷津,宜多吃能祛暑益氣、生津止渴的飲食。 在飲食養生方面,應多食新鮮蔬菜、水果,豆製品等,忌食甘肥滋膩、生濕助濕的食物,番茄炒雞蛋、香菇冬瓜球、老鴨煲湯等都適合芒種節氣食用。 芒種飲食 夏天時、人們卻往往由於炎熱而食欲不振,但是仲夏時節的飲食營養是重要的。吃不下去,自然也就無從補充體內營養。這時,就應多吃些爽口清淡的涼拌菜,飯菜的色、香、味要宜人。 從夏朝開始,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,也就是後來的酸梅湯…

Continue Reading

中藥、自己會走路

中藥、就像人一樣有方向感,會自己在體內行走。 有的葯性會往上升,有的葯性會往下降;有的葯性會走五臟,有的葯性會走四肢;有的會走上焦,有的會走中焦,有的會走下焦……每種藥性都不同。 而藥性與行走的方式有多少連動,互相是如何影響的?我們一一觀來。 西方的物理學裡,有一個概念叫「向量」,比如力,有大小、有方向。中藥也與此類似。大小就相當於藥物的性質,而方向則意味著這味藥物到人體後會怎麼走、到哪裡去。這就涉及升降浮沉和歸經的問題。 藥性,大家都很重視,但葯的走向大家都不是太重視,或是一到運用的時候就忘了,這就大大影響了用藥的效果。 — 升降浮沉 — 不同的葯走向不同。 有的葯往上升,有的葯往下降;有的…

Continue Reading